·中文 微博&博客 ·ENGLISH   

 

 

郑重声明>>
翻译有谱,始于三十五(组图)
翻译有谱,始于三十五(组图)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15-8-4
 
黄灿然
黄灿然译介的布罗茨基散文集《小于一》
黄灿然译介的《曼德尔施塔姆诗选》最近一直排在好书榜单的前列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一颗璀璨的巨星在西方诗坛冉冉升起。整整半个世纪之后,一个中国人以数年之功翻译了一本书,犹如引来巨星的一束光芒,让中国读者为之眩晕。这颗巨星就是俄裔美籍诗人布罗茨基,这位中国人则是著名翻译家黄灿然,他译介了布罗茨基的散文集《小于一》。这本书自上市以来几乎横扫国内所有年度好书榜单,在短短的两个月内重印五次。

  今年恰逢布罗茨基诞生75周年,关于他和他的作品也成为国内文坛爆热的话题,《小于一》的译者、著名翻译家黄灿然也因此频频地被推到台前,有媒体称,他是我们凝视布罗茨基所需要的“滤镜”。

  7月29日,海南日报记者对黄灿然进行了专访。

  诗是生活中的非常必需品

  海南周刊:你去年翻译的诺奖诗人约瑟夫·布罗茨基的散文《小于一》很长时间列文学类翻译作品销售排行榜榜首,还被国内诸多媒体评选为年度最佳。你是如何开始做文学翻译的?

  黄灿然:我大学时代就开始译诗了,毕业后,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就开始译卡瓦菲斯和聂鲁达,还有奥登若干散文。然后是进《大公报》做新闻翻译,这是很过硬的训练。大概这二十五年间,我的新闻翻译文字有一千五百万字至两千万字吧。对英文的理解,很大部分得益于新闻工作的大量阅读和翻译。反过来,文学和文学翻译又帮助我更好地做新闻翻译。最初,文学翻译也是在同仁杂志发表,如同写诗一样,常常是无偿的。后来,开始有出版社来约译。由于我对文学很熟悉,回顾起来,我译的书,也即出版社约我译的书,都是我已读过的。《小于一》则是我第一次主动向出版社推荐,让他们买版权,由我来译。下一本是爱尔兰诗人希尼的《希尼三十年文选》,可能比《小于一》还厚些,同样是我推荐出版社买版权的。已脱稿,估计明年上半年能出版。

  海南周刊:你翻译的大部分作品都是诗歌或者诗人的散文作品,除了因为你自己是非常优秀的诗人而对诗人作品偏爱外,似乎诗歌也与你有先天的不解之缘。你花这么多精力和时间又翻又写,能否谈谈你这样全身心工作带来的快乐,以及诗歌为何是我们生活中的必需品?

  黄灿然:歌德说翻译家是本民族的先知,翻译家李文俊先生也说,翻译家是半个先知。我不敢这样说,但我愿意说,翻译家至少是“先知道”这个意思上的先知。就我而言,我对翻译确实怀有一种使命感,至少,我首先要做补缺的工作。最初译里尔克,也是因为在我翻译时,里尔克的《献给俄尔甫斯的十四行诗》和《杜诺伊哀歌》都还没有全译本,聂鲁达的《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和《一百首爱情的十四行诗》在我翻译时也都没有全译本。卡瓦菲斯,大家主要是通过我的译本来认知的。巴列霍虽然以前已有零星翻译,但也是在我的译本推出之后,大家才真正重视他。我译的《布莱希特诗选》明年出版,也是补缺。刚出版的《曼德尔施塔姆诗选》则是补充,因曼氏诗难译,很多读者无法入其门,我想通过从英译转译,来给中文读者一个新选择,因为我早前让副本出了一个小册子,曼德尔施塔姆《诗六十五首》,不少诗人和读者感到这个小册子让他们第一次读到曼德尔施塔姆。就在今天,刚收到一位女诗人和译者的微信,说她早上刚看了《曼德尔施塔姆诗选》,非常感动,说我译得真好。我当然高兴,但我高兴不是因为有人赞我译得好,而是又有一位诗人读了曼德尔施塔姆。这就是我的快乐了。诗歌可能不是我们生活中的必需品,也许应该说,是非常必需品是非常的必需品而不是平常的必需品。

  文学翻译排在写诗之后

  海南周刊:听说你现在住在深圳一个叫洞背村的小渔村?能否透露一下你每天在这里的生活和翻译、写作状况?

  黄灿然:大约两年前,旧天堂书店老板之一的介词,听徒步者说起有一个美丽的山村,便记下名字,第二天导航开车来,很快就租了房子,每周来住两三天。这样他的朋友们也会跟着来玩。一年半前,上海诗人陈东东来深圳,问我能否从香港过来一聚,因为我们十年八年才见一次面。刚好广州诗人凌越要去香港探望我,我说我要去深圳,于是我们约好,他从广州开车来,我们在深圳见面。诗人孙文波也在深圳。有人提议去某个海边村子游玩。这就是洞背村。它是海边山村,而不是海边村子。离海有一小段距离,我现在住的五楼,能望到一角海。那天下午,我们在村里一个旅馆的院子里坐下来闲聊,然后张尔、莱尔、桥几个当地诗人说要出去看看,约一个小时后他们已看好了房子,合租一座独立式的三层小楼。这样孙文波便也搬去洞背村来住了。张尔把朋友一条金毛犬带到村里来,不久张尔因事不能长住,金毛犬淘淘便成了孙文波的宠物。

  我离开洞背村后,老是想起它,这很奇怪我不喜欢旅行,对任何地方都没有特别印象,除了洞背村。四月份我辞职,五月一日是我在《大公报》最后一天。工作了将近二十五年,终于辞职了。六月初搬来洞背村。

  最初搬进来,整个人空空荡荡,基本上无法进入工作状态——我的文学翻译工作。但写诗状态却极佳,几乎天天写,就因为空空荡荡,没有任何需要去想的事情,因为诗的触觉特别敏感。任何一点声响,任何一只飞虫,甚至刮风下雨,或遇到任何人,都有可能触发写诗。也必须承认,一旦我写诗进入状态,文学翻译我就会有暂停或延后。

  海南周刊:听说你现在是洞背村最有名的村民,村里人都认识你,叫你“黄老师”。最近,诗坛流行个说法,说你是洞背村的书记?

  黄灿然:差不多人人叫我黄老师是真的。黄书记是仅限于本地诗人圈的玩笑。话说孙文波光着头,出入带着金毛犬,俨然像个村长(好像我也参与了他这个头衔的创造)。这样,他们为了凑足一个团队,就把我称为黄书记,我这栋楼上的丁路则被称为民兵队长。我所住的这栋楼,我和旧天堂老板之一的丁路是最早搬进来的,然后他的朋友们,他的朋友们的朋友们,便纷纷入住了,所以很快就被租满了,也因此,全栋楼的邻居都互相认识互相串门。我们楼的群聊,差不多是我参加的唯一群聊,这是因为我们像一个小公社,群聊都是生活中很实际的事情,例如谁家要请客,就在群聊里发通知。我在群聊里最常见的发言是:哪位帮我取一下快递?哪位开车进城(或回村)?我私下说,要在洞背村建立搭便车的文化。成功率非常高,有90%以上。一般来说,几分钟内就能搭上。我遇到各种各样的车主,有村民,有来村里餐馆吃饭的,有来徒步的,有搞装修的,有像我们这样租房子住的。

  海南周刊:据说,你的下一本诗集就是关于洞背村的?在译诗和写诗之间,你更喜欢哪个?

  黄灿然:严格地说,我的《奇迹集》之后的诗集,也就是我下一本诗集,是《发现集》,写于2009年至2014年,正在整理,估计明年出。再下一本诗集,确实就叫做《洞背集》,已写了大部分。孙文波状态也极佳,我们有些题材是互叠的,比如金毛犬淘淘,比如爬山,比如逛沙滩。译诗算是工作,或翻译工作的副产品,也可以说是写诗的副产品。没有更爱谁这个问题。翻译可能会给写诗带来帮助,但不是明显的,自己看不出。也许反过来说也有道理,写诗给翻译带来启发和帮助!但更大启发恐怕还是,在翻译过程中,你得精研整个文本,不仅做翻译家,同时还做半个语文学家,就是要独立去研读作品。这有点儿像训诂。翻译了这么多东西,这个精细过程,如同认识真理。

  35岁后做翻译更可靠

  海南周刊:据说你的翻译计划很庞大,如果有新的出版社想请你翻译,得排到2018年后了。最近在翻译什么作品?

  黄灿然:刚才说过了,脱稿的是《希尼三十年文选》,非常棒的书。正在翻译希尼一本相当大的诗选《开垦地》,刚好也是三十年诗选。下一本文论是米沃什的五十年文选,更厚。中间可能要加插美国诗人费灵杰梯一本诗集。再后面可能是辛波丝卡的散文集。

  海南周刊:现在,很多年轻人懂外语,热爱诗歌,也在尝试做翻译。你能否在这里简单地分享一下你写和译的体会?

  黄灿然:我的最大体会是,翻译不是年轻人干的,可靠的翻译,至少得在三十五岁以后。另外,很多人虽然热爱翻译,但外语能力只是半桶水。但这不要紧,就前者而言,每个人都必须有一个学徒期,努力者自会成材。就后者而言,写诗半桶水的人也很多,并不影响诗歌的运作。

  海南周刊:诗人翻译诗人的作品和非诗人翻译诗人的作品肯定有差异,在你看来,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

      黄灿然:诗人而外语不够专业,即是说,不够好,那其实带有很大的掺杂成分,也就是说,诗人是在写汉语诗。外语够专业而非诗人,则有两种情况:一,陈词滥调;二,非常直译非常准确。在两种译者中,我会选择后一种译者的第二种翻译。

  关于黄灿然

  黄灿然,诗人、翻译家,1963年生于福建泉州,1978年移居香港,曾为香港《大公报》国际新闻翻译。著有诗集《十年诗选》《世界的隐喻》《游泳池畔的冥想》《奇迹集》;评论集《必要的角度》;译文集《见证与愉悦——当代外国作家文选》。2011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诗人奖。

 

      来源:海南日报 日期:2015年8月3日 文\海南日报记者 杨道

      心译翻译工作室

发布人:admin    已被浏览 1541

»郑重声明:本网站文章均来源于原创和网络转载,所有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版权归心译翻译工作室和文章所有人共有,欢迎转载。但未经作者同意转载必须保留此段声明,并给出文章链接,否则我们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心译翻译工作室

 浏览首页      |     在线咨询      |     加入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公司


友情链接: 外交部 Breaking News English 简历英语翻译 翻译报价 CATTI官网 语言翻译学习网 中国翻译协会 翻译公司 CGTN 国新办 上海日报 中国日报 研招网


Copyright©心译翻译工作室
上海翻译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港辉路528弄7号402室 邮编:201306
Tel:86 13122781320
Email:xinyifanyi@163.com
沪ICP备12011645号
     

未标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