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谈谈英译汉。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情况,看着英文单词都认识,句子也不难,心里也明白是什么意思,但是却总是说不清道不明,词不达意,这种感觉灰常痛啊。其实,这与我们的中文水平关系密切,对应的中文词都找不到,肯定也翻不出来了。当然,肯定也与翻译的境界和意识相关了。
不信来看看下面这小段:
翻译原文:
We mark the passing of 800 years, and that is indeed a remarkable span for any institution. But history is never an even-flowing stream, and the most remarkable thing about modern Cambridge has been its enormous growth over the past half century。
这是2010年CATTI二级笔译英译汉真题选段。小伙伴儿们先动手翻译一下,然后来对比以下两个译文:
译文一:
我们已经历八百年的历史,这对于任何一个机构而言都是值得称道的。但是历史从来就不是一条平缓流动的河流,现代牛津大学最引人注目的事情是在过去半个世纪里的飞速成长。
译文二:
今天,我们迎来了剑桥800周年纪念日,对于任何一个机构而言,800年都不是须臾瞬间,不由令人惊叹。不过,历史从来就不是一条静静流淌的小溪/历史纵是一条溪涧,也总有涟漪波澜。纵观剑桥,过去半个世纪以来的迅猛发展无疑是近代剑桥最生动的写照。
这一段落容易理解,但是行文会有不小难度,特别是想要译出所谓韵味更是一大挑战。
译文二是如何做到的呢?
在译文中,“a remarkable span”先处理span,指的是时间跨度,翻译的时候还原为800年,remarkable属于表态判断词,独立出来翻译为“不由令人惊叹”,前面的“都不是须臾瞬间”则是正说反译,为了前后照应,增强语感。
“历史纵是一条溪涧,也总有涟漪波澜”属于典型的“反说正译”。此外,译文中还运用“增删得当保可读”的基本原则,添加了“纵观”、“无疑”和“写照”等增强译文语感,体现了“从写作的高度看翻译”的翻译理念,why——翻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写作,写作的目的是让尽可能多的读者看到自己的文章,达到沟通交流的目的,如果翻译的译文诘屈聱牙,晦涩难懂,不会有多少人读你的译文,也就失去了翻译的终极目的。
所以:
翻译时,一定要信息目标读者群,尽可能使译文向写作的标准靠拢,用写作的要求来审视翻译,这是翻译的一种境界和意识!
另外要不断提高自身中文水平,多读书,多看报,少偷懒,勤练笔!坚持下去,相信不久后的你不会再为英译汉心塞难过。
来源:沪江英语 日期:2015年7月21日
心译翻译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