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文化折射语言的魅力。不同民族的文化和语言各不相同,文化的差异也必然反映到语言运用的各个方面,诸如对于成语的理解,英汉两种语言的某些成语/谚语虽然在字面上看似对应,但其文化含义却不尽相同。以下通过莎士比亚的一句成语来进行说明:
English:Paint the lily
汉语:锦上添花
英语成语来自莎士比亚《约翰王》第四幕第二场,原文是:
To gild refined gold, to paint the lily/To throw a perfume on the violet/To smooth the ice, or add another hue/Unto the rainbow, or with taper-light/To seek the beauteous eye of heaven to garnish/Is wasteful and ridiculous excess.
把纯金镀上金箔,替百合花涂抹粉彩,在紫罗兰的花瓣上浇洒人工的香水,研磨光滑的冰块,替彩虹添上一道色彩,或是企图用微弱的烛光增添那太阳的光辉,实在是浪费而又可笑的多事。
可见,其意图是“锦上添花”,结果却成了“画蛇添足”,多此一举。因此,把paint the lily译成“画蛇添足”,似乎更为贴切。
通过上例我们可以看出,在英语学习中,只掌握成语/谚语的字面意义而不深入了解他们所负载的民族文化信息,以本民族的文化背景知识去解释其他民族语言的比喻,容易望文生义,必然会导致错误的理解,产生交际上面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