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5日,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主任徐一平教授做客人民网,就语言教育和中日文化交流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徐一平指出,通过学习语言可以了解更多的文化的背景,可以直接的通过第一手资料去了解对方的思维方式、民族特性、社会现状。
主持人:您认为语言教育文化的互动交流,对中日关系的大局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徐一平:应该是从学习他的语言开始,而且语音是一种文化的象征,语言的背后有这个文化的缩影,有这个民族思维方式的形成。所以一般的情况,包括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是一样,在了解对方的时候都是从语言着手,通过学习语言可以了解他更多的文化的背景,可以直接的通过第一手资料去了解对方的思维方式、民族特性、社会现状,要比通过一些翻译过来的或者第二手资料了解的更直接。
所以如果能够有更多的中国人学习日语,就有更多的人直接了解日本。我们讲要了解日本就要有一个“等身大”(中文意为等比例)的了解,因为任何一个国家必然有光明的一面也有它黑暗的一面,或者说有它比较令人满意的一面,也有令人不满意的一面。作为一个人来讲要全面了解,要有自己的日本观,学日本通过自己直接去认识日本、了解日本,这样的人越来越多就可以真正的了解日本。相反一样,日本要有更多的青少年直接学习汉语,通过学习汉语了解真正的中国。
当然现在媒体很重要,并不只是通过一些其他的媒体的报道了解日本或者了解中国,这只是一个侧面,如果自己亲身的到中国来看一看,自己亲身的到日本走一走,那么你看到的就是一个真实的中国和日本。中国有句俗话叫做“百闻不如一见”,这个还是千真万确的。如果有更多的人,例如这些青少年的来来往往,通过自己学习语言,通过自己亲身看到对方的国家,接触对方的人民和社会,这样我想中日相互理解就能达到一个新的层次。
来源:人民网 记者:赵文杰
工作室网站:www.xinyifany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