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为中日友好交流奠定坚实基础的正是那些学习日语的中国年轻人。在中国1100多所四年制大学中,约有4成院校都设有日语专业。如果再加上以日语为第二外语的学生,大概估算一下,目前中国有超过100万的学生正在学习日语。即便如此,中国的日语教学环境仍旧不能称之完美,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年轻人在学习日语时会遇到重重困难。
日本国际交流研究所长大森和夫跟妻子共同创建的国际交流研究所自创办起已经历了20多个年头。2012年1月,他们以正在学习日语的中国在校大学生以及研究生为对象,举办了一场主题为“如何加深‘中日纽带’”的征文比赛。获得本次比赛第一名的安阳师范学院大二学生韩福艳在文章中这样倾诉道:“在中国农村,有很多像我一样喜欢日语的人。但是由于社会的偏见,我们担心被骂作‘卖国贼’。所以在考大学选择专业时,很难选择日语。这一点让我感到非常遗憾。请为农村地区的年轻人创造更多学习日语的机会。”
韩福艳的家乡在河南省的农村。虽然她一直对日本充满了好奇并且对日语抱有极其浓厚的兴趣,但直至高中毕业,她始终没有接触到学习日语的环境。开始学习日语,是在考入大学并选择日语专业之后的事情了。然而,当初因为学习日语,韩福艳与家人之间也曾闹过不愉快。韩福艳的父亲当时非常气愤:“为什么要学日语呢?你学日语的话,别人会怎么看你啊?”
进入大学后,韩福艳每次回家都会向父母、弟妹以及家乡的人们讲述有关日本的各种事情。渐渐地,韩福艳的父亲也开始关注起日本来,并且由衷地盼望自己的女儿能够早日实现她成日语翻译的梦想。
据大森和夫称,他们共收到了来自128所大学的3412篇征文作品。在阅读过这些文章后,大森和夫发现很多学生都曾因学习日语而曾遭过非议与质疑。“得知我是日语专业的学生之后,朋友立刻挖苦道‘哎?你想当卖国贼吗?’”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的廖舒忻同学在文章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这让我倍感痛心。韩福艳的指导教师也叹惋道:“学生们无法昂首挺胸、光明正大地学习日语。”
尽管如此,我们依旧对中国的日语学习者抱以期待,希望他们能够慢慢缓和周围的“反日情绪”。“日语”是中日交流的重要桥梁。今后,我们将加大力度推进以“日语”为依托的文化交流,并努力为农村地区的年轻人营造一个更加轻松的日语学习环境。
作者:日本国际交流研究所长大森和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