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认识的车铭洲老师





    从1978年做学生时与车老师相识,至今已有34年。对我来说,车老师既是我永远尊敬的导师,又像是可以推心置腹谈心的朋友。与车老师交谈,永远不会感到拘束,总是会受到鼓舞和激励,当然也少不了新的启发,让人感觉思路豁然开朗。

  我是文化大革命后第一届考入南开的学生。给七七级讲课,哲学系派出了最强的阵容,每个老师都各有特色。冒从虎老师慷慨激昂,陈晏清老师字句严谨,听车老师的课则是另一种享受。车老师讲课时,总是满面笑容,深入浅出,不时地讲出一个笑话,全班哄堂大笑。笑过之后,感觉回味无穷,回去再传给其他没上课的同学听。在轻松中见学问,举重若轻,大概算是车老师讲课的特色吧。记得车老师给大家布置作业,然后在课堂上对每个同学的作业进行点评,特别对一些同学作业中的思想火花予以肯定,使同学们受到很大鼓舞。

  为了学习的事情常去车老师家里请教。当时南开大学的地震棚还都没有拆,车老师就住在操场的一个地震棚中,条件十分艰苦。但车老师工作勤奋,出了一本又一本学术著作,让人肃然起敬。车老师在学术资料方面从不吝啬,有求必应。记得大学四年级时几个同学很想找一些外文文献来翻译,车老师就把复印来的一本评述萨特思想的著作给我们翻译。

  我没有上过高中,初中毕业后就下乡当知青了,知识功底远不如后来的师弟师妹。特别是在外语方面,当时中学不重视英语教学,学习风气又很差,所以我总说自己是混入大学的。为了学好英文,我们想尽各种办法。由于感觉公外老师讲的课吃不饱,就去求教车老师。车老师给我们出主意,让我们去找外国哲学教研室的李约瑟老师给我们上英文。李老师日语、英语、德语都很好,还懂希腊文,曾翻译过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但李老师并不负责教英语课。于是,我与白红光同学一起跑到李约瑟老师的家中,求了李老师整整一个下午,终于求动了李老师出山为我们开课教专业英语。记得当时参加的同学不仅包括七七级的同学,还包括七八级的几个同学,如李连江和张光,都是李老师经常表扬的同学。李老师亲自找原著教材,每次都打印出来发给大家,不仅教我们翻译和阅读,而且给我们讲这些文献背后的故事。这使我们早早地就开始接触英文原著,为我们以后的外文翻译打下了基础。记得李老师当时告诉我们翻译的准则应当是“信、达、雅”,而且说“翻译人人都是叛徒”,这些话都是我们以后常挂在嘴边教导自己学生的。很怀念李约瑟老师,也非常感谢车老师的建议。

  1982年,我有幸考上了车老师的研究生,那一届只有我一个人。当时的学习资料非常缺乏,没有现在这样多的教科书和参考资料,如何快速掌握专业知识成了最重要的问题。我向车老师请教。出乎意料的是,车老师并没有告诉我学习的捷径,而是教给我最“笨”的办法:读原著,而且是读外文原著。对于我这样英语基础较弱的学生来说,读英文原著的困难可想而知。我向老师诉苦说读不懂,车老师说:那就再读。过了一段时间,我又到车老师那里诉苦说还是读不懂,车老师的回答依然是:“再读!”于是我硬着头皮一本一本地啃英文原著,笔记写了一本又一本。尽管这样的方法很累人,而且进展也很慢,但研究功底就此打下,而且打得扎扎实实,为以后的学术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回过头来才体会到,原来最笨的方法才是最有效的方法。这样,“读读读”这三字“真经”成为我以后指导自己学生的法宝,每次与学生谈起学习方法,总会提起车老师的这三字真经。

  在研究生期间,生活中最享受的事就是逢年过节,研究生们一起到车老师家中。车老师和师母为我们准备一些饭菜,我们每个人带些自己做的菜,一起吃饭聊天看电视,其乐融融。记得车老师从美国回来,还给我们每个人带一支圆珠笔,那种笔的样子当时很是稀罕。车老师家里总是门庭若市,同学们有事就来登门求教,有的喜欢看球的同学还经常到车老师家看电视转播的球赛。车老师的家真像个大俱乐部,那是学生们的家。

  每年春节大年初一的第一件事,便是到车老师家拜年,除了有几年不在国内之外,从未间断。每次见到车老师,我都会情不自禁地将自己的工作情况向车老师一一汇报,将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向车老师讨教。车老师总是会认真地倾听我的想法和观点,在给予肯定的同时,发表自己的想法。他两眼永远都是放着智慧的光芒,谈吐总是那样幽默风趣,不断闪耀出思想的火花,不仅感觉不到代沟,而且总是会被激励,他的话总是让我回味很长时间。每次从车老师那里回来,我总会有这样的感叹:如果我们到了车老师的年龄,不知能否像他那样思想敏锐年轻!车老师是不老的智慧树,我们从心底里希望车老师和师母身体健康,使我们能够随时聆听导师的教导和点拨。已过知天命的年龄,还能获得导师的教诲,人生有此幸事,夫复何求!

    来源:南开大学新闻网 作者:常健

    工作室网站www.xinyifanyi.com

友情链接: 外交部 Breaking News English 简历英语翻译 翻译报价 CATTI官网 语言翻译学习网 中国翻译协会 翻译公司 CGTN 国新办 上海日报 中国日报 研招网


翻译业务

翻译招聘

咨询热线

86 1312278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