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文教育论坛召开 师生对教材观点大相径庭





    专家观点

  《收获》杂志副编审、作家叶开:

    ●现行课本中充斥着刻舟求剑、愚公移山等纯为说理的无趣成语故事。教材选篇的无趣,是让学生对语文失去兴趣的重要原因。

  ●一些出色的淘宝文案甚至更有价值作为课文。

  ●用一学期时间精读《西游记》对语文素养的提升,甚至都比学习课文来得强。

  华东师大中文系教授周宏:

  ●小学确实应该激发和保有学生兴趣,但不能完全跟着学生兴趣走,还应根据语文学习规律,打好基础,做好积累,该背则背,哪怕字生没有兴趣。

  ●如果哪一天语文老师真能用一个学期精讲《西游记》,学生不必为了语文高考而苦苦复习,那时候语文教改就成功了。

  □晨报记者 李星言

  小学课文中,学生最喜欢与最讨厌的篇目与老师的预期大相径庭。作家叶开直言,教材选篇的无趣,是让学生对语文失去兴趣的重要原因,这也在昨天由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系主办的“中国语文教育:实践与反思”公益论坛上,引发语文老师、教研员与专家的热议。

  师生喜欢的课文大相径庭

  日前,浦东新区张江高科实验小学语文教师江晓雪向一年级班上37名学生做项调查,她和学生分别从上学期语文课本的45篇课文中,选出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课文各10篇。

  江晓雪以为学生最不喜欢的课文是《花木兰》,因为该文远离孩子的现实生活,风格平铺直叙,没想到这篇却是学生最喜欢的课文,理由是“花木兰勇敢坚强,这样的性格我们很喜欢”;《小山泉的心愿》、《一粒种子》等课文,在老师看来很符合小学生阅读趣味,不少学生却“不喜欢”,理由是“太幼稚”、“有点矫情”、“有点假”;《春天在哪里》是一首文字优美的诗歌,江晓雪认为学生应该喜欢,可在学生看来“没有故事性,没兴趣”。

  这引发了现场众多语文教师、教研员和专家的热议,不少老师认为,小学时代对语文兴趣的培养和阅读习惯的养成,直接影响到之后人文素养的建立。

  《收获》杂志副编审、作家叶开近年来因对中国语文教育的一系列犀利评论而引发学界热议,昨天他又携新书《语文是什么》而来,呼吁“让教材回到人道主义原点”。现场,他以小学课文为例,向现行语文教材的选篇“开炮”,“按照小学生的阅读特点,最适合读的是《彼得兔》等生动有趣的动物类小说及幻想作品,但现行课本中几乎没有此类文章,反而充斥着刻舟求剑、愚公移山等纯为说理的无趣成语故事”。在他看来,一些出色的淘宝文案甚至更有价值作为课文。

  叶开直言,用一学期时间精读《西游记》对语文素养的提升,甚至都比学习课文来得强,教材选篇的无趣,是让学生对语文失去兴趣的重要原因。

    来源:新闻晨报 日期:2014年8月16日

    心译翻译工作室

友情链接: 外交部 Breaking News English 简历英语翻译 翻译报价 CATTI官网 语言翻译学习网 中国翻译协会 翻译公司 CGTN 国新办 上海日报 中国日报 研招网


翻译业务

翻译招聘

咨询热线

86 1312278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