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名家不遇





    因工作关系,要找本地籍贯名家的一些资料。想来很容易,真找起来,却发现未必,比如寻找翻译名家李俍民的资料就不容易。

  李俍民,可能知道的人不多,但提及《牛虻》,相信大家都晓得。李俍民就是《牛虻》最早的翻译者。他翻译的《牛虻》,1953年出版。几十年来印行了多少册,无法统计。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青年出版社有个说法:“截至1955年8月为止,该书共印行了七次。初版的印数为二十万零四百册,第7次的累计印数为七十万六千七百三十五册。”就是现在,他翻译的《牛虻》,还是教育部《大纲》指定中学生课外文学名著必读书目之一,真可谓影响久远。

  我找李俍民翻译的《牛虻》,知道1995年中国青年出版社有新版,于是先跑到北仑图书馆去借,没有。跑到北仑和宁波的书店去买,也没有。不过,在新华书店天一店买到了李俍民翻译的《斯巴达克思》。在新江厦书店,发现了《牛虻》的一个新译本,买中译本还送英文本。不是李的译本,自然我没有买。打开英文本,把《牛虻》书中那首有名的儿歌“不管我活着/还是我死去/我都是一只牛虻/快乐地飞来飞去”的原文抄了下来:“The am I/ A happy fly/ Or if Idie.”

  最后,我把希望寄托在包玉刚图书馆。在馆内翻来翻去,翻出了《牛虻》,是北京燕山出版社的,不是李的译本。我问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回复说:如果有李的译本,一定会和这本放在一起。没有在,就说明没有。

  不如在网上买一本。上网一搜,发现《牛虻》现在有十几家出版社在出,翻译版本自然也有十几个。可惜没有我要找的李俍民的。

  寻一个名家的一本书,为何如此困难?我不禁想起贾岛的诗句《寻隐者不遇》来:“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于是,更加困惑:在信息如此发达的现代,在名家故里,要寻名家的一本书,仍然是“云深不知处”。“云”何故如此“深”呢?

    来源:宁波日报 日期:2010年7月15日 作者:韩光智

    心译翻译工作室

 

友情链接: 外交部 Breaking News English 简历英语翻译 翻译报价 CATTI官网 语言翻译学习网 中国翻译协会 翻译公司 CGTN 国新办 上海日报 中国日报 研招网


翻译业务

翻译招聘

咨询热线

86 1312278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