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翻译工作中丰富发展蒙古语文





    1960年至1966年,洛布桑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毛泽东选集》翻译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主持《毛泽东选集》第一至第四卷的蒙古语翻译、修订和再版工作。

 《毛泽东选集》是马列思想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知识宝库。文字总量庞大,内容广泛,涉及历史、哲学、政治、文化等方面,包罗万象,因此翻译者需要有各方面的知识积累。那个时代,翻译工作很艰苦,要求也很高。洛布桑常年累月亲自审定译文,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保证译文内容正确无误、文字顺畅优美。在《毛泽东选集》的翻译工作中他倾尽了全部精力,为推动民族语文翻译事业作出了贡献。

  在主持一至四卷《毛泽东选集》的翻译工作中,洛布桑带领大家不断总结经验,形成了受到蒙古语文翻译界和领导认可的翻译风格和方法。蒙古语文翻译很早以来就产生了许多经典译文,然而过去受各种条件限制,未能产生系统的、条理化的翻译经验。到了上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一方面受“左”的思想影响,另一方面由于翻译经验不足,蒙古族部分翻译家主张机械主义的翻译,结果译文同原著貌似神离,译文别扭、费解甚至错误。而洛布桑等则坚持创造性的翻译,译文表意准确,文字流畅。他带领大家努力掌握汉语和蒙古语的特点,努力学习原著相关历史背景及民族文化特点,在理解原著词句的内涵和外延,并尊重译文语言的客观规律的前提下进行翻译。

  1976年初,洛布桑在内蒙古自治区革委会政治部蒙古语文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在党的领导下,扭转“文革”中被严重破坏的民族语言文化工作的被动局面。因为蒙古族分布在八个省区,但语言文字都是统一的,八省区的教育、文化等都需要协调,蒙古语文工作领导小组承担了这个任务,具体工作由洛布桑负责。在当时的情况下,召集人员、召开会议、起草文件都有各方面的困难。洛布桑勇挑重担,最后经过艰苦工作,他带领大家使八省区的语文工作得到恢复,使蒙古语文方面的各个机构得到恢复,人员逐渐充实起来。

  1974年,经周恩来总理批准,开始复建中央民族语文翻译局。中央民族语文翻译局作为国家级的翻译机构,专门翻译马列经典著作,包括3个方面的任务:翻译马恩列斯著作;翻译毛泽东等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著作;承担全国人代会和全国政协会议文件的笔译及同声传译工作,以及重要文件与讲话的翻译工作。1977年秋季,洛布桑调到中央民族翻译局筹备组工作,我们一批人跟随他来到了北京。筹备组安排洛布桑负责蒙古语文翻译室的工作。我们到达时,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5种文字的翻译文室已经组建,人员都是各地方的一流翻译,其中有不少人过去长期从事毛泽东著作翻译。

  新中国成立前后,蒙古族语言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书面语言,产生了很多以前蒙古语文中没有的词汇。蒙古语文翻译室组建初期,在整个蒙古语文翻译工作中还受到“文革”以及之前“左”倾思想的影响,造成如不重视或轻视蒙古语文的使用和发展的情况。在洛布桑的领导下,对蒙古语文名词术语的翻译进行了拨乱反正。对过去的政治理论翻译中时而过分强调俄语借词,时而过分强调汉语借词的倾向都逐步加以改正。在翻译实践中,洛布桑要求我们根据蒙古语言的特点和习惯,能用蒙古语翻译的名词术语尽量用蒙古语翻译,确实需要借词的新词术语,在慎重考虑吸收运用可行的情况下才借用汉语、俄语、英语词汇。正是因为翻译局的一批翻译工作者和各地翻译家的共同努力、长期奋斗,才使蒙古书面语言能够形成、丰富、发展。

  我是在洛布桑的长期培养下成长起来的,他是我从事翻译工作的导师,他总是耐心地帮助我解决翻译中遇到的疑问。他既是位事必躬亲的领导,也是位勤奋的学者。他蒙汉精通,用蒙汉文字都能写非常漂亮的书法。

  来源:中国民族报 日期:2013年6月28日 作者:宝音满都呼(系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蒙古语文室退休翻译专家)

  本文为记者吴艳采访整理

    心译翻译工作室

    网址:http://www.xinyifanyi.com

友情链接: 外交部 Breaking News English 简历英语翻译 翻译报价 CATTI官网 语言翻译学习网 中国翻译协会 翻译公司 CGTN 国新办 上海日报 中国日报 研招网


翻译业务

翻译招聘

咨询热线

86 1312278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