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亦求信达雅 何人愿为解语花





非凡翻译社的两名传译员(右边房中)在曲江会展中心承担2013中国会议产业夏季峰会同声传译任务。(记者

  非凡翻译社的两名传译员(右边房中)在曲江会展中心承担2013中国会议产业夏季峰会同声传译任务。(记者 雷伟东 摄)
  翻译的意义

  记者 庞乐

  这个时代缺乏能翻出“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的译者,缺乏精准而有美感的译作。“白瑞德”和“郝思嘉”的名字长久占据着上世纪80年代《乱世佳人》读者们的心。

  时光倒回一千多年,长安城大慈恩寺,一袭僧衣对青灯,一个法号玄奘的僧人将西行带回的卷帙浩繁的经书一字一句译成中文。

  译经似乎是中国翻译的开端,另一个译界鼻祖鸠摩罗什亦是此中翘楚。有人说,光开篇起手这句“如是我闻”就不知用去了多少智慧。

  盛唐的长安,是真正的“国际化大都市”,玄奘,是这座城市优秀译者的先驱。

  一座城市越开放、包容、自信,其文化承载力就越强,国际交流就越频繁。交流依赖最基本的语言文字沟通,当下的西安,对精准翻译者及翻译水平的需求呼之欲出。

  在邦尼翻译有限公司总经理毕京存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个旧旧的地球仪,是中国地图出版社1999年5月的产品。购买这个地球仪之后的第二年5月,毕京存在西安成立陕西省第一家民营翻译公司,理念是:帮您与世界沟通。

  彼时中国尚未加入世贸组织,西安距提出“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还有十余年。

  从幕后走上前台

  时为1999年年底,毕京存在北京工作,一次偶然的业务接触,让他意识到翻译这个行当的存在价值。

  当时某企业从国外进口了一批工业设备,零件运回公司后,技术人员犯了难产品的安装使用说明书是全英文,需翻译后才能安装调试,投入生产。后来该公司组织了70余人耗费半年时间,才将整个说明书译成中文。

  毕京存经过观察思考,发现当时对翻译的市场需求很大,而即使在北京,专业的翻译公司也并不出众,他决定抓住这个机会。

  2000年,毕京存的翻译公司在西安成立,首先遇到的是市场推广和认可的问题。当时西安个别单位在做一些零星的翻译工作,用一位客户的话说“这几家的共同特征是不主动、要价高、市场感觉差,还谈不到服务层面上去”。

  毕京存不知如何宣传公司,网络的作用不明显,人们还不习惯在网上发布、搜寻信息,“当时还是拨号上网,QQ界面是很简单很土的那种”,后来他通过分类信息和“小卡片”,总算是招徕了一些客户,但客户们对130元/千字的“官价”仍难以接受。

  “那您觉得多少合适?”

  “收二、三十块钱差不多。”

  客户不认为翻译是一个有技术含量的事儿,这“汉译英、英译汉的工作,大学生都能干”,毕京存说:“整个市场对翻译行业很陌生,缺乏认同。要获得尊重,首先要自强。”

  2001年西洽会,由国外一家翻译公司承担会议翻译工作,但在翻译时任陕西省主要领导的讲话稿时出现了不准确的译文,以至于个别表述词不达意。

  当年起,邦尼公司开始承担西洽会重点招商项目册、领导讲话稿和省市对外宣传片文本翻译工作,西安民营翻译公司自此走上前台。此后的西洽会会务翻译均由西安本地知名翻译公司承担。

  拿回来还得看得懂

  西洽会是西安即将扩张城市外向型的一个信号,从政府到企业,对外经济技术交流都在增加。这对翻译企业而言显然是一个利好消息,毕京存的公司陆续接触了石油、电力、建筑,甚至世界500强企业,这些企业或是需要参考国外成功案例,或是直接引进国外设备、机组,总之,拿回来的原始材料都必须看得懂才行。

  毕京存的公司业务猛增,承担的翻译语种也拓展至“五大语言”以外的一些小语种,“五大语言以发达国家为主,这是客户引进来的,小语种是欠发达国家和地区,是走出去的”。

  无论是“引进来”,还是“走出去”,西安的外向程度在逐渐提高,国际交流日益增多。与此同时,2007年前后,西安民营翻译公司接连成立。郑亮的“非凡翻译社”就是在那时进入市场。

  截至目前,西安知名民营翻译企业保守估计达30余家,行业似乎显得有些“拥挤”了,但在旺盛的市场需求之下,这块蛋糕仍有得分。

  郑亮评估了自己的优劣势,决定做一些“差异化”服务。“差异化”首先体现在报价上。

  这个敏锐的年轻人实行分级、分类报价。“目前业内90%以上的公司实行的是区间报价,即千字多少元的标准,有注明具体收费视稿件难度而定,这个说法非常含糊,难以使公司和客户之间达成共识。”郑亮说,分级和分类报价就细化了客户需求。

  分级设快译、普译、精译三种;分类设商务、计数、法律以及其他类别,根据客户需求,制定不同报价标准,报价的清晰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客户对公司的第一印象。

  如何保证翻译水平?计算机专业出身的郑亮做了两个决策:只接英语翻译;只用专职译员。他说,以计算机行业翻译为例,显示器的专业译名应该是“监视器”,我们俗称的CPU则必须译为“中央控制单元”,一切要求“精”、“专”。

  而又“精”又“专”的关键,仍在于译者。

  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

  人才难遇。

  邦尼翻译公司开办13年,西安本土译员在公司占比不到1/5,由于公司业务面向多为工业技术类企业,公司希望的“又懂技术、外语还好”的人才就更是一将难求。

  行内的公司也遇到同样的困境:“由于专业译员匮乏,一个人的翻译公司”屡见不鲜,老板层层转包,有时找在校生承担翻译任务,其翻译质量饱受质疑。

  毕京存开始找了许多高校外语系的教授,但结果并不理想。要么开价过高,要么太过“阳春白雪”,不屑于为企业做翻译工作。

  那么外语系的毕业生呢?陕西高校云集,总有合适的?

  “培养一个大学外语系本科毕业生,到基本胜任简单翻译工作需要一年时间。”郑亮说,还是老问题,学生们动手能力差,许多外语系学生是“哑巴外语”,所学不能所用。专四、专八都过了的学生,翻译一篇小说还行,翻译一个螺母就不行了。这行光看得懂语言不行,还要能流畅地、精确地转换语言,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像“奔驰”、“宝马”,这就是水平。

  反而一些非外语专业毕业的“技术流”容易受到翻译公司的青睐,他们同时具备良好的外语基础和较多元的知识储备,甚至还掌握一些专业术语、技术性生僻词汇、口头俚语的翻译技巧,这样的人才相当吃紧,报酬相应也高。有潜质的,还能胜任同声传译。

  据了解,目前西安市同声传译的译员报酬约1600-1800元/小时。6月7日,非凡翻译社的两名同传译员在曲江会展中心承担2013中国会议产业夏季峰会同声传译任务,每人每天工资高达6000元。

  物以稀为贵,高报酬的背后是高质量同传人才的匮乏。

  毕京存说:“这行内有一个非常有说服力的资格认证,是由联合国组织同声传译的培训,通过后颁发证书。据我所知,西安曾有5个人受过这个培训,但很遗憾,两个人先后出国,余下三人目前都不再从事同传工作。”

  他认为,高校与企业合作培养模式也许是翻译人才提高技能的最佳途径,这样学生不但掌握理论,而且实际操作能力得以大幅提高,能够学以致用,此举也能让每年数以千计的外语专业毕业生有施展才华的空间。同时,政府应对翻译行业提供更多支持,“比如我们想进入曲江文化产业园,享受文化产业扶持政策,但没有得到允许,理由是翻译行业不属于文化产业,这说明行业管理需进一步细分。”

  文化翻译:心悦君兮君不知

  迄今为止,西安民营翻译公司较少涉及的,是包括文学艺术、涉外旅游在内的文化翻译。毕京存称:难古文译成白话文要求信、达、雅,中外语言翻译亦是如此。

  莫言获奖,有人说翻译的作用功不可没。

  早在2007年第一届“中译外中国走向世界之路高端论坛”上,国际译联副主席、评奖委员会主席柯本迪称,将作品译为瑞典语,中国作家才可能获诺贝尔文学奖。文学评论家李星也指出,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主要还是看翻译,我省作家陈忠实、贾平凹的作品文中多用乡土话,村俗俚语,要保留作品的原汁原味,对翻译者来说太难了。

  2009年,陕西省作家协会文学翻译专业委员会成立,目的在于整合省内翻译力量,把陕西的优秀文学作品推向世界,该计划被命名为“陕西文学对外翻译计划”。但迄今为止,陕西文学对外翻译的数量和质量都很有限,国际交流止步于“一厢情愿”。

  陕西省作协文学翻译委员会副主任马可认为,陕西作品获诺奖,还要在翻译上下功夫:一是在海外物色对陕西文化比较了解的汉学家或翻译家,二是重新整合陕西文学翻译力量,至少在英、法、德、意四个语种上物色译者,落实翻译任务和海外出版机构。

无论是“陕西作家获诺奖”,还是“打造西部文化强省”,如果没有对翻译事业的投入,只能是美好的梦想。

  “还有涉外旅游,同样是讲解,一个译员的翻译水平高低可能直接影响外国友人的认知。也许你很想让人家知道一个事物如何伟大,但表达不出来。”毕京存说,背靠历史文化大省,西安的国际化大都市日新月异,语言转换在涉外经济、文化交往中将担当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将国外知识和先进技术“无缝对接”进来,让我们西安的历史、文化、价值更好地传播出去,是翻译行业共同的责任。

    来源:西安日报 日期:2013年6月13日 作者:雷伟东

    心译翻译工作室

    网址:http://www.xinyifanyi.com

 

友情链接: 外交部 Breaking News English 简历英语翻译 翻译报价 CATTI官网 语言翻译学习网 中国翻译协会 翻译公司 CGTN 国新办 上海日报 中国日报 研招网


翻译业务

翻译招聘

咨询热线

86 1312278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