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裔诺奖得主如此翻译唐诗





    约瑟夫·布罗茨基,俄裔美籍诗人,1987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他的父亲是一名海军军官,曾在中国工作过。也因此,他一直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后来写出过跟中国有关的著名诗歌作品《明朝书信》。但他的另一段经历却鲜为人知——在其文学生涯的早期,布罗茨基曾跟汉学家合作,翻译中国古诗,后来还学习汉语,直接依据原作把唐诗翻译成俄语。

  1963年,23岁的布罗茨基认识了汉学家鲍里斯·瓦赫金,正是后者建议布罗茨基尝试翻译中国古诗。他们俩合作翻译的诗歌当中有孟浩然的《春晓》。瓦赫金首先完成了逐字直译的翻译初稿,再朗读给布罗茨基听。他听了以后,沉默了几分钟,当场写出了诗行很长的译文,回译成汉语是:

  春天,我不想起床,聆听鸟儿鸣叫,

  我长时间回忆,昨天夜晚狂风呼啸,

  被风吹落的花瓣不知道该有多少。

  瓦赫金感到非常惊奇,他还从来没有见过这样新颖的译诗。在布罗茨基之前,一般的译者都想方设法把唐诗诗行译得简短,因为中文词句在俄罗斯人的耳朵里听起来出奇地短。但实际上,每个方块字比一个俄语词的内在含义却要多很多。布罗茨基巧妙地用长诗行解决了这一问题,也让中国古诗的俄语译文告别了“没有乐感、没有韵、没有节奏,什么都没有,实际上只不过是光秃秃的逐词翻译”的翻译初稿水平。

  客居美国后的布罗茨基结识了另一位汉学家塔吉雅娜·阿伊斯特,并请她担任自己的汉语教师。在阿伊斯特的帮助下,布罗茨基开始直接从汉语原作翻译中国古诗,他十分喜欢李白、王维的作品。

  说来有趣,布罗茨基一直认为王维名字的汉语发音很像英语的One Way。而Way就是“道路”,是老子《道德经》中的“道”。王维有一首诗《鹿柴》,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布罗茨基很欣赏这首诗,把它译成了俄语,回译成汉语如下:

  山上无人,不见人影的山。

  只听得见山中溪水流淌的声音。

  月光穿过树枝茂密的空隙

  在紫色苔藓上留下奇妙的花纹。

    来源:新华网 日期:2013年4月19日

    心译翻译工作室

    网址:www.xinyifanyi.com

 

友情链接: 外交部 Breaking News English 简历英语翻译 翻译报价 CATTI官网 语言翻译学习网 中国翻译协会 翻译公司 CGTN 国新办 上海日报 中国日报 研招网


翻译业务

翻译招聘

咨询热线

86 1312278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