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心翻译30余载,翻译出版包括《利玛窦传——利玛窦的记忆秘宫》在内的3部文学作品。译者在受读者肯定的同时,却因出书背上10万外债。她是天津开发区一位叫王改华的69岁老人。
小区里藏着翻译家
王改华已经69岁。与其他老人一样,她的一天也是从菜市场开始。买菜、做饭、照顾家人,占去了生活大部分时间。闲暇之余,她总会坐在书桌前,手捧英文原著,逐字逐句将其翻译成中文。从1991年至今,她已相继把美国著名汉学家史景迁先生的《利玛窦传——利玛窦的记忆秘宫》、美国著名作家埃文·康奈尔的《晨星之子》、美国著名女作家芭芭拉·金索维尔的《动物梦》3部名作翻译成中文并出版。
过去的一年多里,王改华翻译了英国小说《连队》和曾经获得普利策小说奖的《孤独鸽》,并整理翻译了自己和美国友人17年间的书信集《越洋鸿雁》。据王改华粗略估算,这些作品加在一起已经超过200万字。目前,王改华正在坚持翻译一部英文诗集。
醉心翻译三十余载
很难想象,这样一位翻译了多部文学作品的翻译家,最初的英文底子只有“高中水平”。原来,王改华高中毕业后就参加了工作,但她并未放弃英语学习,自己报名在夜大补习。通过努力,英语水平进步很快,并进入西安仪表厂从事科技翻译工作。
1987年,她参加了西安外院的英语培训班,结识了来自美国的外教朗达。那次相遇让王改华把自己文学爱好和英语特长结合起来。因为欣赏王改华的写作才华,朗达推荐王改华阅读外国的文学作品。从此,王改华开始试着将这些作品翻译成中文。为了让更多人看到自己的作品,她几乎把全部业余时间都投入到翻译中。每天下班回到家,就一头扎进文学作品里。
1991年,王改华来到天津开发区生活。年岁增长,对翻译的热情却不减。2011的一个黄昏,因为长时间翻译作品用脑过度,王改华一抬头感觉天旋地转,“感觉天花板、墙壁上都是英文单词”。幸好被家人及时送医。
为了自己的爱好,王改华付出很多,但她觉得很值得,“看到作品被原作者及那么多读者认可,我感觉我的人生很有价值。”
手中积压千本译作
因为发现自己的作品的版权被侵犯,王改华曾一连打了3年的官司,官司从上海一直打到台湾,最终才要回了自己翻译作品的版权,并得到了赔偿。虽然“经济赔偿还不够打官司的钱”,但王改华觉得自己总算是出了一口气。官司打赢后有出版社要再版王改华的《利玛窦传》,但却需要她自己缴纳10万元的出版费。一次偶然的机会,王改华得到塘沽一位商人的“资助”,帮她垫付10万元出版费。
作品再版后,王改华收到的稿费是千余本译作。当她带着作品找到书店时,却没有书店愿意从个人的渠道进书,她只好找人代卖,一年多时间过去了,只有少量书换成了钱,还积压了千余本书。现在,她最大的心事就是赶快把这些书卖出去,把钱还给那位帮助过她的商人。记者查阅了国内几大知名图书销售网站,发现王改华的译作很受欢迎,某图书销售网站上310名参与评价的读者中,有99.4%强烈推荐购买。看到这种情况,王改华哭笑不得,自己守着千余册书无处销售,想求大家帮忙想办法。
来源:滨海时报 日期:2013-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