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翻译都提到,在欧洲各国中,法国是翻译中国文学数量最多质量最好的国家,这与他们国民的文学素养有关,王安忆的《长恨歌》被译成法文后,在市场上卖得非常好。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欧洲有许多留学生到中国留学,直接从中国带回了第一手的资料信息,人们这才知道中国的当代小说是什么样的。这时,张贤亮、张洁、王安忆、王蒙、莫言、余华、苏童等人的名字进入了欧美读者的视野。欧美的诗歌界也开始对中国当代诗人开放,每年的鹿特丹国际诗歌节都会邀请一到数名中国诗人参加。
接下来,一些大出版公司也对中国文学感兴趣了,如美国的企鹅公司、哈珀柯林斯公司,他们把中国当代著名小说家的作品买下版权后,进行市场运作,使得除了院校的专业人士以外,普通读者也能通过中国小说了解当代中国。但是,这些专业文学翻译们遗憾地指出,商业介入造成了事情的一物两面,商业公司以“读者口味”名义,要求翻译者对原作进行“改造处理”,例如刚刚翻译了《狼图腾》的美国著名文学翻译家葛浩文在翻译莫言小说集时,就曾对其进行过改写和缩写,但据说莫言是同意进行这样的“改写与编辑”的。
英国一位知名的版权代理人甚至介入了中国作品创作的全过程,要求开头结尾都要符合西方读者口味。但法国的情形却有所不同,王安忆的《长恨歌》在作者的坚持下,在译者的理解下,几乎完全保持了完整的面貌。
荷兰的翻译工作者们对这种商业化操作日渐不满,为此办了份《温火》杂志,专门向译者介绍他们认为值得翻译的、不以商业为目的的中国文学,这份期刊迄今已有12年的历史。荷兰的文学翻译们认为,虽然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早已有了荷兰文缩写本,但翻译质量与完整性与其世界名著的地位不符,他们决心要以集体的力量译出完全的、高质量的《红楼梦》,向曹雪芹的300岁生日致敬。
来源: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