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在中国的翻译和传播





圣经在中国的翻译最早可推至唐朝。公元635年,东方基督教聂斯托利派传教士阿罗本从波斯抵达西安传教译经,时称景教。根据公元1625年在西安出土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所记,其中有“真经”、“旧法”、“经留二十七部”和“翻经建寺”等语,证实在唐朝时已有翻译圣经之举,并有一部份译本出版与流传,但并非全译,译本亦已失传。

  元朝时,西欧天主教方济各会派传教士到中国传教。据科维诺主教於1305年1月8日从北京寄给罗马教皇的信中提到,“现在我已将全部新约和诗篇译成中文,并请人用最优美书法抄写完毕。”但未见流传。

  明朝末年至清朝初年,西欧天主教传教士重入中国传教期间,在长达130年传教之际,并未见有圣经中文译本出版,只是在他们的中文著作中和供信徒诵读的问答中引用了一部份经文。

  18世纪初年,法国天主教传教士巴设曾将四福音书、使徒行传和保罗书信译成中文。这批译稿现存於英国伦敦博物馆,但是否为巴设所译,尚待考证。

  基督教新教传教士到19世纪初年才开始著手将圣经翻译成中文,最早的中文译本在1822年出现,译者为在印度传教的英国传教士马士曼,称作“马士曼译本”。

  第一位前往中国传教的新教传教士是英国人马礼逊,他是在1807年抵达广州的。1814年出版了他单独翻译的新约全书,1823年,他和另一位新教传教士米怜合作下完成旧约全书之后出版中文圣经全译本,取名《神天圣书》,线装本,共21册,史称“马礼逊译本”。从此,基督教的全部经典得以完整地介绍给中国人民。

  1804年,由马礼逊的儿子马儒翰、英国传教士麦都思、美国传教士裨治文和德国传教士郭实腊合作修订的圣经中文译本问世,史称“郭实腊译本”。

  太平天国初期用的新约全书,为郭实腊译本,定名为《救主耶稣新遗诏书》。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又出版了该译本一部份旧约经书,在太平军辖区流传甚广。

  1843年8月,在华新教传教士在香港举行代表会议时,通过一项决议,要求根据以前译本重译圣经。在重译的过程中,参与翻译的传教士内部发生了译名争执,其中意见最大的,是对宇宙主宰的中文译名究竟应该称“神”或称“上帝”无法取得一致;结果各不相让,分成两个翻译班子,各自为政,进行翻译。

  用称“上帝”的班子在1852年出版了新约全书,1854年出版了旧约全书,由大英圣书公会发行,史称“委办译本”。

  用称“神”的班子则在1863年出版了“神版”圣经全译本,史称“裨治文译本”。

  到1868年,由浸信会传教士高德主持的译经工作完成并出版,史称“高德译本”。以上所有版本译文均用古文。

  但在“高德译本”出版之前,在1857年已出现第一部中文官话圣经译本,是由英国传教士麦都思主持的,请了一位南京人当助手,被称为南京话版圣经,但只有新约全书。

  另一部中文官话圣经译本是北方官话版本,在1868年出版,由美国传教士施约瑟主译,史称“施约瑟北方官话译本”。接著,他又用浅文理译经,在1902年出版,史称“施约瑟浅文理译本”。

  1890年在华新教传教士在上海举行全国会议,通过一项决议,由新教各宗派联合组成一个翻译班子,分成三组,分别负责文理、浅文理和白话文三种译本。经过28年的努力,在1919年出版,其中以白话文版的“国语和合本译本”最受欢迎,经过80个春秋,这部译本在中国仍广为使用,但分称“上帝”和“神”两种版本。

  上述译本出版后,外国在华差会曾公开表示∶希望这是由外国传教士主持翻译的最后一个译本,盼望今后中国基督徒学者能肩负起翻译圣经的重任,出版一部符合原文的,又能适合中国最多数读者的中文圣经。

  60年之后,一部完全由中国基督徒学者合作翻译的“现代中文译本”圣经终於在香港出版。这批中国译者是∶许牧世、骆维仁、周联华、王成章和焦明。这个译本至今未能广泛流传。

  圣经的中译是一项神圣的任务,译者首先必须是虔诚的基督徒;其次,他们必须接受严格的中文和外国语(古希伯来文、古希腊文、德文、英文等)的训练;再次,他们必须熟悉经文和教会史;最后,他们必须摆脱世俗意识型态和偏见的控制,用纯洁的中文进行合作,统一对宇宙主宰的称呼,不受宗派影响。分布在海内外的基督教界有识之士要捐弃成见,并集资成立中文圣经翻译基金会,物色青年基督徒献身於此事业,经过若干年的训练,然后合作著手翻译,并以中国基督徒捐献的款项,进行印刷、出版和发行。这是百年大计。

  传教士还曾致力於使用中国方言翻译圣经的工作。

  上海方言译本有中文和拉丁字母拼音两种版本。最早出版的是由麦都思翻译的约翰福音上海土白中文译本,1847年在上海出版。

  1853年在伦敦出版了拉丁字母拼音译本。1870年出版了新约全书上海土白中文译本。旧约译本早在1854年出版了创世记,直到1908年出版了旧约全书上海土白中文全译本。

  宁波土白译本最早出现在1852年,出版了新约中的四福音书。1868年出版了新约全书,1901年出版了旧约全书,1923年出版了修订译本,有宁波土白中文译本和拉丁字母拼音译本两种版本。

  苏州土白译本只有中文版。1879年初次出版福音书和使徒行传,1892年出版了新约全书,1908年出版旧约全书。

  福州土白译本全部用拉丁字母拼音。第一部译本是四福音书,1880年出版。1881年出版了新约全书,1914年出版了旧约全书。

  此外,还有温州土白、杭州土白和金华土白的圣经译本,有中文和拉丁字母拼音两种版本。

  厦门土白译本最早出现於1852年,用拉丁字母拼音首先出版约翰福音,1873年出版了新约全书,1884年出版了旧约全书。由台湾出版的厦门土白译本新约全书在1933年才正式发行,1965年又出版了修订版新约全书附诗篇。

  汕头土白译本新约全书在1898年出版,是用中文排版。用拉丁字母拼音排版的新约全书在1905年出版。1922年出版了汕头土白中文全译本圣经。

  福州土白译本最早出现的是在1852年出版的马太福音,1856年出版了新约全书,1888年出版了旧约全书,1891年出版了全译本,1909年出版了修订本。福州土白有中文和拉丁字母拼音两种版本,1921至1925年间还出版以注音符号排版的福州土白四福音书。

  广州土白译本最早出现的是在1862年出版的四福音书,1886年出版了新约全书,1894年出了圣经全译本,以上均用中文排版。拉丁字母拼音圣经广州土白全译本是在1905年出版的,1959年出版了广州土白中文圣经全译本。

  客家土白的圣经译本,最早的有1860年出版的四福音书,1883年出版了新约全书,1916年出版了圣经全译本。

  1965年在台湾出版了客家土白约翰福音,用中文和拉丁字母拼音对照的译本。

  此外,尚有直隶、天津、胶东、山东、海南、建宁、汀州、兴化等土白圣经译本陆续出版。台湾圣经公会从1965年至今,已先后出版5种台湾山地土白的圣经译本。

  传教士还翻译出版多种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的圣经译本。

  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到20世纪初年,已经出版了满文、蒙古文、朝鲜文、俄文、藏缅文、藏汉文、傣文、花苗文、苗华文、黑苗文、僮族文、栗僳文、拉家文等30余种少数民族语言圣经译本,大部份是用传教士们创造设计的拉丁字母拼音文字出版的。在原来没有文字的中国少数民族中,至今仍沿用传教士创造的文字从事文化学习和出版图书。

  圣经在中国的翻译出版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可惜由於政治动 ,在国内已不能见到所有的版本,如今在美国纽约圣经会图书馆、英国伦敦博物馆和香港等地还有珍藏。作者有幸曾在上海看到一部份译本;留美期间,曾到美国圣经会图书馆看到大部份珍藏,并为撰写这篇论文,在该馆研究了三个多月,在访问过去曾在中国传教的美国人家里时,也曾亲睹他们的少量珍藏。

  传教士们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翻译圣经,为的是能让中国各族人民诵读,使不少人信仰了基督,他们的功绩,将载入史册,永志不忘。

  作者:顾长声

      工作室网站www.xinyifanyi.com

友情链接: 外交部 Breaking News English 简历英语翻译 翻译报价 CATTI官网 语言翻译学习网 中国翻译协会 翻译公司 CGTN 国新办 上海日报 中国日报 研招网


翻译业务

翻译招聘

咨询热线

86 1312278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