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味孤独:父母的离去让风筝断了线
年过半百的林少华,这样总结自己的半生:“我体验了许许多多的感情,正面的也好,负面的也好,不正不负也好,但有一种感情直到不久之前,我从未体验过,甚至从不知晓,那就是孤独。”
林少华说,两年内他先后失去了母亲和父亲。父母的离去让林少华陡然明白,多少年来之所以不知道孤独是因为父母在。他认为自己就像一只风筝,就算飞得再高,线也牵在父母手里。“如今,父母走了,我就成了断了线的风筝,孤独的飞在没有夕辉的高空,飞向暮色苍凉的天际。人生从此孤独。”
解读孤独:这是文人笔下永恒的主题
“孤独亦如爱情和死亡,是文人笔下一个永恒的主题。”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曹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陈子昂等,林少华分别进行了解读。
林少华重点提及两个人:鲁迅和陈寅恪。他认为,如果说屈原是中国古代最孤独的诗人,那么鲁迅则是现代最孤独的作家和战士。“一生负气成今日,四海无人对夕阳。”史学家陈寅恪孤独的浩叹令他感慨,“那不是他一个人的孤独,是他那时的知识分子的孤独。”
超越孤独:村上春树一直在挖洞
孤独、无奈、疏离、寻找与失落的周而复始,这是村上春树作品表达的主题之一。
林少华回忆起2003年初,他在东京和村上第一次见面时,曾当面问及孤独。村上说:“不错,人人都是孤独的,但不能因为孤独而切断同众人的联系,彻底把自己孤立起来,而应该深深挖洞,只要一个劲往下深挖,就会在某处同别人连在一起。”“的确,村上30多年来一直在重复不停地挖这样的洞,一直把挖洞的过程和感受写成各种各样的故事,也的确和无数读者连在了一起。”林少华评价道。
孤独需要抚慰,需要治疗。林少华认为,村上的作品中除了有对灵魂细致入微的关怀,还有避免精神全面陷落的实用技术指南,即守护孤独。“我们完全可以把孤独升华为孤高以及崇高感,升华为直面现实扑向未来的勇气、良知、奉献意识和家国情怀。”林少华建议,在浮躁的社会中,读者要学会守护孤独,并超越孤独。
来源:楚天都市报 记者徐啸寒 实习生夏雨